浙江多地正推进政务应用集约运维改革,以压减成本。
11月7日,宁波市数据局网站发文介绍,今年7月底以来,宁波市奉化区坚持出实招、求实效、全覆盖,90天内高速高效完成集约运维改革全面落地,运维服务从原先“38人服务21个部门”向“9人服务78个部门”转变,全力打造集约运维新路径。截至10月底,从事信息化岗位人员精简76.3%,应用系统压减39.3%,运维成本压减30%,改革取得关键性成果。
具体而言,一是啃下“硬骨头”,以“择优转隶、回收编制”实现队伍精锐高效。强势推进机构编制调整,按照“编随事走”原则,对全区现有信息化机构和编制进行科学整合,从全区从事信息化工作49人中(其中编内38名、编外11名)择优挑选9名同志,转隶至区数据服务中心,调整相关部门所属信息化专职机构6个,机构编制部门回收全区事业编制25名。
二是盘清“旧账本”,以“全面纳管、分类优化”实现资源集约增效。摸清政务应用运维底账,将全区各部门软硬件基础设施和非涉密应用系统纳入改革范围,梳理现有应用系统84个,硬件19个,其他运维包105个,分批承接运维项目,目前已完成47家单位运维清单移交,依法依规关停整合低效应用33个,切实做到“控总量、减存量、提效能”。
三是创新“组合拳”,以“扁平管理、靠前服务”实现服务响应无忧。聚焦运维服务“叫得应、跟得上、落得稳”,创新运维机制,灵活推出区域划片就近服务模式,组建集约运维团队,统管全区各部门运维工作,运维人员按照“老带新”“扁平化”“共享技术人员”等模式进行科学配置,形成“一组一片多单位”的管理模式,实现运维服务全区覆盖、快速响应,截至目前,在机关单位集聚区域增设“服务点”3个,明确技术人员3分钟内响应,15分钟内到达现场。强化运维服务考核,围绕“故障响应率、系统可用率、用户满意率”等核心指标,建立刚性考评体系,考核结果与服务费用支付、续约挂钩。
澎湃新闻注意到,今年10月16日,奉化区区长魏建根在全区数字政府2.0建设第二次工作例会暨集约运维改革动员会上指出,数字政府2.0建设是自上而下部署的系统性工作,省、市层面高度重视。集约运维改革作为其关键抓手,重在推动各类资源集约高效利用,实现降本增效,精准破解系统分散、重复建设、运维低效等问题。各地各部门要深刻把握改革意图,提高站位,早谋快动,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。
宁波市象山县集约运维改革也在提速。
象山县数据服务中心10月31日发文介绍,今年以来,象山县数据服务中心锚定全省政务应用系统集约运维改革试点任务,精准算清“缺口账”“时间账”“潜力账”三本台账,坚持内外协同,有序推进集全感知、集力协同、集优智控、集维分析、集效服务的“五集”工作。
其中,该县以资源盘活为核心,通过升级基础设施、工具组件及安全防护能力,持续优化驻场服务管理;依托浙政钉工作群、内跑等轻量化工具搭建高效协同机制,保障运维管理平稳过渡。截至目前,集约运维中心已正式启用,组建由运维咨询、安全防护、数据管理、运维保障4个专项小组构成的12人专业运维团队并入驻办公,实现运维服务集约化、专业化。象山还推行“统一纳管、技防主导、人防协同”模式,按照“一部门一策略”原则,完成全县政务应用系统全面梳理与分类,同步开展信息化项目使用现状、网络状态、资金来源等多维度评估。对评估后拟下架项目,督促相关部门整合或注销,其余项目统一划转至集约运维中心,通过签署备忘录明确责任边界。截至目前,已有45家单位完成备忘录签订,实现政务应用系统规范纳管全覆盖。
另据《湖州日报》今年10月报道,记者从湖州市吴兴区府办数据管理科了解到,该区自开展政务应用集约运维改革以来,区内多个政务应用的运维支出大幅度降低,已累计节省财政资金5214万元。其中,法院智能化设备维保项目每年节省约70万元,智慧教育管理平台运维项目每年节省约22万元。
报道称,政务应用包括相关电脑、监控、大屏、App等所有联网并产生数据的应用及设备。“在过去,政务应用运维没有统一标准,整体开支较大。”吴兴区府办数据管理科科长邵泽胤说,作为省级集约运维改革试点,吴兴如今探索出“点单式申报、统一集约采购、按实工单结算”的创新闭环机制。
闭环机制形成以来,该区3年来运维费用年均下降34%,同时部门节约理念也明显增强。公共视频监控曾是该区硬件的一项主要开支,近年来,该区以复用公共视频监控替代,部门目前已习惯申请共享。“例如水利部门以前会提出在某点位安装监控,但现在发现其他部门在该点位也有安装,他们就提出申请共享。”市公安局吴兴分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副大队长章韬介绍,此举3年来节省财政支出1.06亿元。吴兴区府办称,到今年底,该区将力争实现政务应用运维支出较市场均价下降35%以上,财政预算专项支出大幅下降,安全隐患及时解决率达到99.9%以上。









